北京顺义罗马湖畔,湖边有一排别致的bwin必赢官网建筑,培德书院不显山、不露水地掩藏在其中。
近两年,培德书院在中国国际教育圈中已经小有名气瓦伦西亚新援适应速度快,逐渐融入球队:它是一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国际学校,名人李亚鹏、台湾道禾学校创始人曾国俊和北大毕业,留美近10年归来的钱志龙,三个男人通力合作,希望把它打造成一所“求难、求拙、求慢、求少”的“现代书院式耕读村落”。
我们到达的时候,钱先生正在开一个小会,安排我们在培德书院“一茶一座”式的大厅坐下来。穿着中式棉麻衣服、长裙的老师给我们端来一杯茶,我们边喝边打量四周,这是一个走进来就让人觉得舒服和放松的地方。
今天是周一,孩子们在正常上课。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唱着歌从我们身边走过,老师轻声召唤,脸上带着恬静的笑容。
“Hi”,随着一声清朗的声音,西装革履的钱校长出现在我们面前。瓦伦西亚新援适应速度快,逐渐融入球队他身量有180cm以上,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眼神柔和,看起来比朋友圈中多了几分亲和力。
这一次走访培德书院,我们提出尝试用手机直播的想法,希望让更多朋友和我们一起感受这所“新中式学堂”。校长助理干净利落地告诉我们:“校长很愿意尝试直播这种新形式”。
由艺入道
于是,我们享受了一次“特别的待遇”,由钱校长亲自引导,参观这所“现代书院式耕读村落”。
说是“书院”,确有其因。行走在培德书院,我们感到浓厚的艺术氛围和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学校每一个角落,这使它看起来不太像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更像是一座画廊、博物馆。
我们到达的时候,一个名为“故土·他乡”的画展正在举行。
“很多人说,你们学校面积也不大,为什么还要拿出这么大面积的地方来做专业的画廊”,钱志龙说,“我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课本的教育,环境也能教育人。艺术课不是教孩子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牵着他们的手,告诉他们什么是油画,什么是工笔,而是让他们在环境中自然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培德创造性地推出了“驻校艺术家”制度,辟出专门的课室,邀请优秀的艺术家陈真在学校开设工作室。在充满书墨香的工作室,陈真和培德的老师很愿意来这里办公,孩子和家长也非常喜欢在这里流连。
“驻校艺术家”陈真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钱校长笑着说:“现在我已经靠边了,孩子们一致认为陈真才是培德最帅的老师”!
六个工坊
培德一楼,金工、木工、陶艺、制书、造纸、染织六大工坊依次排列着,这是学生们最喜爱的地方。
“以我手,敲其行,依我心,筑其韵”,木头、石块、贝壳、水果、树枝、种子、叶子,都是原料。打磨、组合、雕刻、制浆、沉淀、风干……学生在每一道工序中细细揣摩、慢慢体会……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为何还要推出“复古”的工坊?“我们的想法是让孩子的心能沉静下来,体会什么是专注如神,什么是匠人精神”。
钱校长的观点,我颇为认同。去年,我曾经在一次会议的间隙亲身体验过一次培德的工坊,当时是学习制作手工书,那种“周围嘈杂,我心安宁”的感觉,让我记忆深刻。
共学共享的“学习村落”
培德称自己为“耕读村落”,它看起来的确像一个共学共享的“学习村落”。
“三代塾”是培德书院特别提出来的,目的是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培德书院为家长设置了很多可以参与的环节,如前文提到的“六个工坊”,琴棋书画学习、传统文化讲座等等。
“我们坚信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不希望家长把孩子送过来,自己就在旁边玩手机,所以我们提出共学共享的概念,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共学一门手艺,共学一门雅文化”。同时,在招收学生之初,培德书院要求父母承诺每个月贡献6小时义工时间。
“琴棋书画诗香茶,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生活内容。我们不指望把孩子和家长培养成古琴大师或者书法家,但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他们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深入进去,再长出来,这是一种熏陶,由艺入道的熏陶”。
时时拷问,时时反省
其实,找到这条“道”,钱志龙也颇费了一些周折。
出生于上海的钱志龙从小是一名“学霸”。90年代,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保送北大,留美9年,拿了两个硕士学位,最后在南加州大学拿到了教育学博士。
他说自己是本着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心态去的,“就是学本事去的,没有留恋心,绿卡也没要”。回国后曾经在体制内的名校(中小学)工作,做着教育总裁,管七个学校的运营,但感觉还是毫无用武之地。
后来到一家国际学校做副总校长,但仍与心中的理想相距甚远。“这一类型的国际化学校就是让孩子考上国外好的大学,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西方的教育、西方的学习方式、西方文化,校方觉得越早学英文越好,越多学英文越好。但这种做法真的有好处吗?”
在海外多年学习、生活的经历,让钱志龙感觉到让孩子丢掉本国的特色文化,成为一名“香蕉人”实在是得不偿失。
“到底什么是国际化?什么是国际化的教育?就我个人的理解,是一群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带着自己的母语,自己的文化,彼此互通有无,互相欣赏。我真的很担心一个局面,一个中国的孩子,去了美国留学,当别人和他交流,你是从中国来的,跟我谈谈你的国家吧。不好意思,我对它一无所知,因为我从小上的是国际学校,说着英语长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钱志龙和培德相遇了,这一次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想做的教育。那就是“在我们的土壤、我们的文化里,长出一个属于华人自己的教育,这正是培德努力在做的事情”。培德的“根深中国·盛开国际”的教育理念和钱志龙内心的理想不谋而合。
今天的培德沿袭了台湾道禾实验学校20年的办学经验。20年前,曾国俊先生为了给自己女儿找幼儿园,遍寻台湾,发现没有一所符合现代华人教育的学校,为此他亲自创办了一所幼儿园,并买下台湾苗栗县三义乡180多亩地,开始了将传统儒、道融入教育哲学,将琴、棋、书、画变日常教学内容的实践。
“培德书院希望在台湾经验的基础上,接上北京的地气,长出中国大陆自己的东西。我们时时拷问,时时反省,毕竟培德书院刚刚才两年多的时间,也有一个试错的过程”,钱志龙说。
培德曾经引进了太极课,请了很好的老师,四个老师教一个班,但违背了“适龄适性”的原则,孩子们看起来并不喜欢。“再好的教学内容,如果孩子不能感悟,不能受益,也要坚决砍掉”。太极课在培德试行一个学期以后,被叫停了。
寻找志同道合的家长
钱志龙是一名理想主义者,不可避免地,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我们到来的时候,钱校长正好被一件事“烦恼”着。
学校里有个孩子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不小心被皮球打了一下鼻子,并无大碍。但是家长多次到学校,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此举让钱志龙颇感困扰。
“我刚回国的开始,看不起许多国内学校的校长。因为下课后,他们让同学们坐在桌上,不能出教室,有的把体育课取消。一开始我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因噎废食,现在我终于理解了”。
“有的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害怕孩子受一点挫折,受一点点伤害”。
培德有一门非常有特色的课程——“山水学”,“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条河。“我们每两周就有一次全天的山水学课,不是要孩子们去征服一座座高山,而是希望他们从四季的变化中去感悟大自然的力量”。
孩子们爬的山是带有一定野趣的山,不是英文中的“road”或者“step”。 “所以,我一直和家长说,培德是一所有风险的学校,你要考虑好。我们不会妥协,仍然会按照教育的规律办,寻找志同道合的家长。”钱志龙说。
静待花开
我们走访培德书院的间隙,遇到培德幼儿园的孩子。孩子们大声叫“钱校长”,钱校长也一个个叫出孩子的名字。他说因为自己经常给孩子们上课,和孩子们聊天,所以学生并不怕他。“我们是彼此尊重的关系”。
钱志龙给孩子们上“世界公民课”。目前的主题是“奥林比克和竞技精神”。谈到“竞争”,他认为现在中国家长对竞争的认识有一些偏颇。“家长希望让孩子成为全班第一,忽略了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关系”。他说自己当年就是保送北大,深知这种机会来之不易。“但争取机会并不代表不择手段,学会挑战自己,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
培德认为“教育是农业”,“求难、求拙、求慢、求少”是其八字心法。这两年,由于培德的理念持续传播,全国各地希望和培德合作的学校也不少,但目前它还止步在北京。
“国内许多地方都让我们去,但是我们比较谨慎”。钱校长说,培德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家长是为了孩子搬家到这里,还有从国内其他地方移民来的家长。“他们说,其他的事情能等,孩子教育的事情不能等“。
钱志龙说这让他感觉到深深的责任。“所以尽管这条路上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我仍然告诉自己要不断前行”。
他指着墙上孩子的画对我们说,“我们经常感慨,5岁之前孩子的画是最有想象力的。5岁以后孩子画的画,花的叶子就是绿色,花朵就是红色了,所以我经常对老师们说,我们退后一些,少教一些,让孩子自己多探索一些”。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情”,钱志龙说。
评论